新闻动态

乳品生产管理规范首个标准本月实施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3-18
  • 访问量:60

【概要描述】记者昨日从市质监局获悉,《示范乳制品企业生产管理规范》将于2月15日实施。该标准将进一步完善问题乳制品的召回机制。  在召回和应急事件处理方面,《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应急事件处理机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并严格落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召回制度,并规定了产品召回流程应包括召回产品的识别、产品的召回方法、途径及措施和召回产品的处理等。在追溯系统环节规定,企业应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实现从奶源、采购、生产、出厂、运输到销售终端的全程有效监管。  目前,本市乳制品企业在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良好生产规范、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相关标准性文件时存在着生产管理办法不统一、生产各环节对标准的执行力不到位等状况,而目前国家尚无乳制品企业管理方面标准、规范,该《规范》的制定将填补这一空白。

乳品生产管理规范首个标准本月实施

【概要描述】记者昨日从市质监局获悉,《示范乳制品企业生产管理规范》将于2月15日实施。该标准将进一步完善问题乳制品的召回机制。  在召回和应急事件处理方面,《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应急事件处理机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并严格落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召回制度,并规定了产品召回流程应包括召回产品的识别、产品的召回方法、途径及措施和召回产品的处理等。在追溯系统环节规定,企业应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实现从奶源、采购、生产、出厂、运输到销售终端的全程有效监管。  目前,本市乳制品企业在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良好生产规范、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相关标准性文件时存在着生产管理办法不统一、生产各环节对标准的执行力不到位等状况,而目前国家尚无乳制品企业管理方面标准、规范,该《规范》的制定将填补这一空白。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3-18
  • 访问量:60
详情

  记者昨日从市质监局获悉,《示范乳制品企业生产管理规范》将于2月15日实施。该标准将进一步完善问题乳制品的召回机制。

  在召回和应急事件处理方面,《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应急事件处理机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并严格落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召回制度,并规定了产品召回流程应包括召回产品的识别、产品的召回方法、途径及措施和召回产品的处理等。在追溯系统环节规定,企业应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实现从奶源、采购、生产、出厂、运输到销售终端的全程有效监管。

  目前,本市乳制品企业在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良好生产规范、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相关标准性文件时存在着生产管理办法不统一、生产各环节对标准的执行力不到位等状况,而目前国家尚无乳制品企业管理方面标准、规范,该《规范》的制定将填补这一空白。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下一个:
下一个:
18
2019-03

原奶价格下降,奶业面临挑战, 中国奶业如何振兴?

发布时间: : 2019-03--18
进口低价乳制品冲击和消费增长放缓“两碰头”,卖奶难开始出现  “原奶价格一直在降,前两年每公斤还冲到过4块钱,现在眼瞅着就要跌破3块钱了。照这样下去,马上就要赔钱了。”最近,河北省行唐县希望奶牛养殖小区的奶农卢香来很犯愁。实在招架不住奶价持续下跌,存栏有1800头奶牛的山东济南养殖大户邱胜明准备忍痛低价卖掉一些奶牛。卢香来和邱胜明的境遇还不算最糟。随着奶价持续下行,一些地方开始出现用鲜奶喂猪等现象。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目前我国奶业全行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据农业部定点监测,3月份奶牛养殖亏损面已达51%,同比增长5.8%;同时,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11.9%。更严重的是,这种情况还在持续,还在蔓延。以至于奶业被一些银行列入“高危行业”。  分析奶业亏损的原因,于康震表示,最近两年以来,随着进口低价乳制品冲击和奶业消费增长放缓“两碰头”,奶业全行业面临挑战,产品销售不畅,亏损面持续扩大。  一方面,国际奶价与国内奶价严重倒挂。国际奶业经济学会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5月,全球原料奶平均价格折合成人民币为每公斤1.44元,我国10个主产区平均原奶价格为每公斤3.46元。5月3日,新西兰恒天然全球乳制品交易会拍卖价格显示,全脂奶粉每吨2176美元,比2013年最高价格每吨5208美元降低了58.2%。近期,进口奶粉到岸价为每吨1.8万元,而国内接近每吨3万元。  另一方面,乳制品消费增速放慢。以液态奶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液态奶销售总量2738.9万吨,比上年增长3.6%。但与“十二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5.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1%相比,增幅明显偏低。同时,国产奶消费信心还处在修复阶段。  牛蝇叮了奶牛,奶牛会有阵痛。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说,当前,奶业阵痛突出表现为“三重困难”。  一重困难是奶价低。目前,大型养殖场的生鲜乳收购价格同比下降了10%,小规模的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生鲜乳收购价格同比下降了15%。  另一重困难是卖奶难。受消费增速下行压力,乳品企业开始限收生鲜乳,限收量约占生鲜乳生产总量的10%。一些大型养殖企业也因为销售困难,不得不将没有加工成鲜奶的原奶喷成奶粉,喷粉数量约占生鲜乳总产量的5%。  还有一重困难是亏损大。目前,奶企的亏损面是多年来未曾遇见的。  于康震表示,当前,奶业面临的困难与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国际乳制品价格周期性波动有关,但主要还是我们自身竞争力不够强,饲料和人工等要素成本上升快,技术和管理节本增效能力提升慢,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一体化程度仍然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消费信心仍然不强。  发展潜力深厚  奶类消费可望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奶业面临的困难也是一种“成长的烦恼”。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奶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生产方式改善。2015年,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9%,比2008年提高了29.5个百分点。全株青贮饲料快速普及,机械化挤奶、冷链储运全面实现。乳品企业自建和参股的奶源比重超过了20%。  奶牛单产大幅提高。现在,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6吨,比2008年提高1.2吨,其中单产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达到150万头,以规模化奶牛场、中高产奶牛群为主体的生产体系初步形成。  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生鲜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规模化牧场产的原奶主要质量卫生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5年,全国乳制品合格率达99.67%。  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乳制品产量大幅提升。2015年,我国存栏奶牛达到1000多万头,生鲜乳和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3870万吨和2782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就目前的需求水平来说,供给基本饱和。  高鸿宾表示,进口乳制品加剧了供求矛盾。今年上半年累计进口乳制品122.6万吨,同比增长30.49%;进口液体奶同比增长77.31%;进口婴幼儿奶粉同比增长25.42%。  “去库存”是奶业的紧迫任务。“需要引导消费,通过扩张巴氏奶、奶酪制品等结构性供给,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说。  虽然供求矛盾凸显,但从长远看我国奶业发展依然具有深厚的潜力,当前乳制品的饱和充其量是临时性饱和。于康震表示,2015年我国人均奶消费量达到36公斤,比2000年增加28.4公斤,比2008年增加约6公斤,但也只有世界平均消费量的1/3。他说:“去年全国液态奶销量增长在各类大宗食品中仍是较快的。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奶类消费可望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我国奶业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阶段。”  出路就在脚下  改革创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奶业发展的“不二之策”  如何应对目前奶业遇到的困难?  有人说,既然进口乳品让我国奶业备感压力,那少进口点不就成了吗?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坦言,其实,国际奶价一直下行是受到奶业发展周期的影响。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间,全美奶牛场的营收下降了35%,今年6月美国奶酪生产商奶酪库存达到75900万磅,同比增加了10400万磅。再说,在贸易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闭关锁国那一套肯定行不通。  “奶业出路,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改革创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中国奶业发展的“不二之策”。针对当前奶业出现的问题,要用组合拳。继续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继续加强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加强消费引导,要用科学技术、物质装备、发展理念、经营方式、产业组织改革传统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  君乐宝总裁魏立华说:“牛蝇叮了奶牛,牛会发力狂奔。”当前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推进,奶业创新的活力正在迸发。  提质增效的路子越走越宽。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奶业全行业亏损面超过50%的另一面,是一些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业绩“飘红”。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乳品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8%;库存产品同比下降14.28%。这给形势严峻的奶业带来一些暖意。  规模以上乳品企业经营状况尚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很多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从“万头牧场”的经营中探索出了一个打开优质之门的“零一模式”。河北旗帜乳业董事长邓九强介绍,“零一模式”就是“零距离一体化”模式,国内最早实施“零一模式”的现代牧业已经三次蝉联世界食品品质品鉴大会金奖。现代牧业董事长高丽娜说,公司生产优质牛奶的奥秘就在于“种养加一体化”和“从挤奶到加工2小时完成”的生产模式。截至去年底,现代牧业已经在全国建成“万头牧场”27座,签约牧草80多万亩,优质奶牛存栏数23万头,泌乳牛单产9吨以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18
2019-03

中国乳制品专家解释牛奶定制标准

发布时间: : 2019-03--18
牛奶是人们认为最营养的饮品之一,中国的乳质在近些年遭到质疑,到底是什么情况呢?《生乳》等乳品安全标准是如何清理整合的,遵循什么原则?小编为大家做出有关信息的介绍:  按照《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有关规定,2008年底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始清理整合乳品安全标准。由卫生部、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组成乳品安全标准清理协调小组,并由各部门推荐近70名专家组建了专家组,制定了专门工作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广泛征求部门、科研机构、行业、专家的意见,并上网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同时通报了世贸组织(WTO)。经过1年的努力,完成了包括《生乳》在内的66项乳品标准,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0年3月正式公布。  乳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科学基础,确保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与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相衔接,考虑乳品行业现状和产业发展,确保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三是根据乳品安全特性合理分类,整合现行乳品安全相关标准,扩大标准覆盖面,增强通用性和合理性;四是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生乳》标准是乳品标准清理中的重点,其指标设置分为三类:一是安全指标,比如污染物、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菌落总数等,二是质量指标,比如蛋白质、脂肪等,三是感观指标,如色泽、气味等。《生乳》标准综合考虑了安全、质量、行业发展等因素,是生乳生产和收购的准入门槛。  生乳的菌落总数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什么状况,是不是太松了?  生乳作为原料乳,消费者不会直接饮用,生产企业使用其生产产品时要经过杀菌等工艺,达到乳制品产品国家标准规定后方可上市销售。他解释,《生乳》中设置菌落总数指标主要是为了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牧场卫生状况和冷链运输质量控制情况。1986年,农业部门制定的《生鲜乳收购标准》(GB/T6914-86)将生乳中菌落总数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低于50万CFU(菌落形成单位)/毫升,Ⅱ级低于100万CFU/毫升,Ⅲ级低于200万CFU/毫升,Ⅳ级低于400万CFU/毫升,按照该标准,菌落总数小于等于400万CFU/毫升的生乳都符合收购要求。新公布的《生乳》标准总结该收购标准实施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将生乳中菌落总数指标从400万CFU/毫升调整为200万CFU/毫升,提高了生乳收购门槛,应该说是要求更加严格了。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水平的提高,养殖环境的改善,生乳菌落总数会逐步降低。国家鼓励企业在生乳收购中设置菌落总数分级收购标准,引导奶农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高生乳质量,我们也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指标。  生乳的蛋白质含量指标是根据什么制定的,水平低不低?  《生乳》蛋白质指标是反映原料乳的质量指标,不是供消费者食用的乳制品终产品指标。据农业部门调查,我国生乳蛋白质含量范围在2.8%-3.2%之间,平均值为2.95%,但生乳蛋白质含量受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泌乳期、气候等多个因素影响,比如在5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3个月的泌乳期内,相当一部分牛奶蛋白质含量低于2.95%的平均值。  《生乳》标准中蛋白质含量指标是生乳收购的最低要求,乳品企业根据优质优价的原则收购牛乳,将不同蛋白质含量的生乳用于不同类型乳制品产品的生产,其产品必须达到相应乳制品产品国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规定后方可出厂上市销售,例如《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标准中规定蛋白质含量都不得低于2.9克/100克。  为进一步鼓励奶牛科学饲养,推进生乳收购“按质论价”的进程,农业部正在着手制订生乳分级标准,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合理使用不同等级的生乳生产差异化乳品。卫生部依法正在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并将根据跟踪评价意见对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联系我们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食品工业苑区工业路19号

咨询电话:400-038-8817

电子邮箱:miaoke0928@163.com

 

快速链接

淘宝商城

tb
妙可奶业

微信公众号

妙可奶业

扫码下单享优惠

Copyright ©  2020 郑州妙可奶业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豫ICP备06008969号-2

奶酪棒.网址   妙可奶酪.网址   妙可奶业.网址   妙可奶酪棒.网址   妙可.网址 

Copyright ©  2020 郑州妙可奶业有限公司

奶酪棒.网址  妙可奶酪.网址

妙可奶业.网址   妙可奶酪棒.网址   妙可.网址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豫ICP备06008969号-2